2025
來源
分享
阿唐流量最高的視頻系列是《當一口溫普的溫州人在外地》,其中有個視頻的點贊量已破20萬。在這些視頻中,他刻意強調溫州話自帶的語氣詞,融入了“調羹”“油蛋”“蝤蠓”等本地人慣用但外地人聽到會感到疑惑的詞匯。當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被擺在臺前,溫州話的魅力及其溢出的生活氣息也被更多網民所關注,僅抖音平臺,阿唐的粉絲量就近40萬。
上社區瑜伽課
“一開始他一個人拍視頻,后來為了劇情更豐富就拉我一起拍。有一次他讓我一起去吃飯,結果到了才和我說是有商務廣告,讓我配合著一起拍。”方麗平笑著回憶道。在阿唐的視頻里,媽媽“萍姐”常以一個潑辣又時尚的形象出現,頗受粉絲追捧。現在,阿唐的許多視頻都以“萍姐”為主角,也會出現她單人出鏡的場景。
為了保證流量,阿唐通常每周至少拍攝2條視頻,劇情內容也常和時下的熱點相結合。方麗平坦言,有趣的視頻選題主要依靠阿唐的靈感。但她會根據劇情,適時填入溫州俚語。作為老一輩,她的溫州話更加老練,時常在拍攝時和阿唐分享方言更地道的說法。有了方麗平的助力,阿唐以溫州話為核心特色的視頻更出彩了。
“萍姐”和阿唐都將短視頻視為宣傳溫州話的一種手段。在評論區,許多觀眾會就視頻里的方言展開討論:“所以外地居然不說‘調羹’嗎?”“我也想學溫州話,可是聽說十里不同音。”方麗平興致沖沖地分享著自己收到的私信:“阿唐有很多小粉絲,之前有觀眾分享自己的小孩還在上幼兒園,看了阿唐的視頻也開始學溫州話了。”
以瑜伽突破自我,“社區達人”玩轉體育運動
“我有一個公益瑜伽團隊叫‘芳華公益瑜伽’,已經堅持4年了。我也是溫州市瑜伽協會的理事,今年還考下了國家健身瑜伽二級裁判員的證書。”方麗平介紹道。在正式學習瑜伽之前,方麗平就喜歡戶外運動和舞蹈。熱愛嘗試新事物的她,常跟著公眾號上的瑜伽教程鍛煉。或許是運動留下的好底子,方麗平學習瑜伽動作時特別快。
方麗平參賽漿板瑜伽
2017年,她開始系統進行瑜伽學習,之后越練越感興趣,鉆研得也越來越深入。身邊朋友聽說她練瑜伽后,也希望跟著一起練,后面還吸引來了周邊的鄰居。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,小團體的規模也不斷擴大。更讓方麗平驚喜的是,她的公益教學,吸引了一批有基礎的瑜伽練習者,他們主動請纓成為芳華公益瑜伽團隊的指導老師,輪流進行一周6堂公益課的授課,希望以此讓更多人能通過瑜伽,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。
成立公益瑜伽團隊后,方麗平愈發繁忙了。溫州許多公益演出都會邀請芳華公益瑜伽進行表演,通常一個月1場。“他們說我們做得又好看,技術難度又高。”方麗平一臉自豪。隨著演出帶來的附加名氣,有工作人員找上了方麗平,希望她來上社區瑜伽課,她欣然應允。如今,她負責梧田街道多個社區的瑜伽課。
“社區課不收費,所以來參加的零基礎人員比較多。他們有的一開始聽不懂瑜伽口令,動作幅度也不規范,我就從呼吸開始幫他們調整。有的人可能覺得自己五六十歲了,年紀大了練不動。我說不要有這種認識,早一點開始早一天進步。而且身體是越練越軟的,我們瑜伽團隊里也有60歲以上的成員。”方麗平說。
團隊演出(右二為方麗平)
以興趣規劃未來,步履不歇追求理想生活
在方麗平看來,瑜伽并不是一個短期可以出效果的運動。剛接觸瑜伽的初學者,容易在鍛煉后全身酸痛,這也使很多人還沒入門就放棄了。但方麗平享受堅持后的突破:“比如原來我劈叉劈不下去,現在可以了。有的動作我原先看不懂,后來自己摸索著做出來了,就感覺特別好。”芳華公益瑜伽團隊的成員補充道:“萍姐是我們的領頭羊,很多時候都是她自己學會了,再來帶著我們一個個突破的。”
方麗平積極投身瑜伽比賽,全國、省級、市級比賽中都留下了她獲獎的身影。她致力于通過自己的親身示范,帶動更多人參與瑜伽健身活動。為此,她不斷學習更高難度的瑜伽體式,爭取在表演和示范時吸引更多人對瑜伽產生興趣。
打開“萍姐”的賬號,立刻會被她豐沛的生命力所震撼。瑜伽圈鼓勵人們進行戶外瑜伽,認為這不僅可以放松身心,更是一場與自然的交互。方麗平和公益團隊的朋友們出游時,常把在戶外呈現瑜伽造型作為保留項目。在大羅山上,在海邊,甚至在今年年初的雪地里,都出現了他們練習瑜伽的身影。“我會覺得人要趁著還能折騰,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。”方麗平說。
同時,她依舊熱心公益事業。在本月進行的“強城杯”2024溫州馬拉松中,她和公益團隊的部分隊友加入了后勤服務。利用自身學習瑜伽的經驗,幫助運動員們進行跑步后的放松拉伸。她說:“公益不是有意義才做,而是做了才有意義,這個世界的美好莫過于愛在循環。”
談及未來的規劃,方麗平提到自己的公益課程吸引來了許多想要上私教課的學員。今年,她和另一位有13年瑜伽教學經驗的搭檔開設了“悅·瑜伽普拉提”工作室,未來將在這里開設私教課與瑜伽健身教培課。
(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)
編輯: 馬慧瓊
本文轉自:甌海新聞網 ohnews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