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
來源
分享
元旦剛過,宋玲華的日程表上就已經密密麻麻地排滿了行程。這位今年72歲的老黨員,已堅持義務宣講超過7年。去年11月,她的“甌越紅課”解鎖了第1000場,僅2024年她就進行了313場公益宣講。“我特別喜歡和群眾面對面交流,只要有機會,幾乎都是站著講,脫稿講。”宋玲華說道。
宋玲華在宣講
進校園上紅課時,宋玲華生動的授課形式總會輕易地捕獲孩子的注意力,看著圍著自己喊“宋奶奶”的學生,她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。事實上,宋玲華不止一個身份,她是熱心公益的“宋大姐”,是為失足少年提供各方面幫教和關愛的“宋媽媽”,是積極開展理論課程的“宋代表”……盛名背后,是宋玲華想要做好每件“事”的決心。
把握“大事”
“我們小時候說人生三件大事‘入隊、入團、入黨’。”宋玲華回憶道。1953年出生于上海的她,小學二年級時因表現優異,成了首批入隊的少先隊員。1968年底,15歲的宋玲華響應“上山下鄉”,插隊到家鄉金華蘭溪農村,一年后被推薦為民辦教師。非師范出身的她,為了上好一堂課花了不少工夫。
農村的條件不比上海,她說:“那5年的艱苦生活,對我的人生非常重要,因為已經吃過那么多苦了。那時農戶們手把手教我喂豬、挑水、割麥子等,我頂不了壯勞力,一天只能掙3個工分,值1毛錢,這也讓我深切地了解農民的艱苦。”
熱心公益
在下鄉插隊期間,宋玲華加入了團組織,也得以和自己的祖父母有更多的接觸。“我覺得我有愛心是從家風熏陶開始的,我外公遇到村里其他人來借稻谷,他經常會送給人家。他當醫生的時候,遇到家里情況不好的人來看病,也是不收錢的。”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下,宋玲華也開始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。
后來,宋玲華作為“工農兵學員”考入浙江林學院(現在的浙江農林大學)深造,畢業后被分配到浙南山區泰順縣林業局工作。那時從溫州前往泰順山區,開山路都要開一整天。但宋玲華不覺得艱苦,不僅認真對待本職工作,還在198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“小學二年級入隊,17歲入團,31歲入黨,我覺得人生三件大事都已經實現了,我很滿足。”宋玲華笑著說。
1985年,宋玲華從泰順人大調到甌海,1990年調入甌海區政協,此后便一直在甌海區政協工作直到退休。“我做了39年的公務員,其間也有些許成績,但是我覺得我人生真正變得不一樣,是從退休之后開始。”宋玲華表示。
做好“小事”
“工作崗位可以退二線,黨員不能退二線;干部可以退休,黨員不能退休。”這是宋玲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2004年,宋玲華退居二線,空閑時會去老年大學上聲樂課。令人意外的是,這讓宋玲華走上了一條公益道路。
宋玲華在縫制環保袋
從發動一起上課的同學為貧困生籌款,到在老年大學附近發現廢棄服裝邊角料,開始制作環保袋,宋玲華似乎總也閑不下來。“我問了一下,這些邊角料他們都不要了。我覺得丟了可惜,叫來三輪車拉了整整四趟,才將這些邊角料運回家。”宋玲華回憶道。
看到廢棄邊角料的剎那,她想到了自己在甌海區政協負責提案委時,每年都會收到許多關于環保的建議,其中幾份關于治理“白色污染”的提案更是讓她印象深刻。為什么不用這些布料制作成環保袋,分發給需要的人,為減少“白色污染”盡一份力呢?
從2004年開始,20多年的時間,宋玲華已制作了3萬多個環保袋。“這個袋子是大學生軍訓服改的,衣服口袋不是正好可以保留用來裝東西。”宋玲華興致勃勃地展示著。她的環保袋兼顧便攜和美觀,被朋友們稱為“宋氏商標”袋。被評為“甌海最美環保人”的她,常受邀開展環保知識講座,在科普環保知識的同時,也不忘把環保袋作為伴手禮送給觀眾。
2008年,從甌海區政協正式退休的宋玲華,卻越來越忙了。2013年,她被聘為溫州市未成年人社會觀護中心的成員,擔負起失足少年的輔導幫教工作。后又擔任在押人員的“代理家長”,自掏腰包為他們購買生活必需品。“工作的時候就見過失足少年,看到他們拘謹的神態我覺得很心痛。他們很多人是因為沒有家人管教,過早地走向社會才會犯錯的,是可以引導改正的。”宋玲華說。
即使每天有許多工作安排,宋玲華仍會經常聯系幫教的失足少年,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,幫助那些犯錯的孩子打開心結,點亮心燈。宋玲華對待少年學員無微不至的關愛,如同母親般溫暖,因此孩子們也親切地稱呼她為“宋媽媽”。
2015年宋玲華在甌海區看守所掛牌成立了“宋大姐幫教室”,此后工作室的幫教點不斷增加,目前已達12處。去年,該工作室還成功入選全國“五老”工作室優秀案例。“現在幫教點也包括女子監獄,她們叫我‘大姐’,所以叫‘宋大姐幫教室’。我也很會發現人才,遇到有適合參與幫教的人,就會邀請他們一起加入。”宋玲華笑著說。
用兒子淘汰的舊手機、在淘寶上淘低價衣服、買30塊錢的地攤涼鞋……宋玲華在生活上對自己很“摳”,但捐起款來卻十分大方,截至目前宋玲華的捐款已超50萬元。“我不舍得出去旅游,有一次我看旅游套餐1萬塊錢,我就說我不去,1萬5千塊都夠兩個大學生讀書了。”宋玲華做慈善不僅體現在捐款上,她還時常購買助農、扶貧的產品,也常組織公益活動,發動微信群內的阿姨給西藏、新疆的孤兒打毛衣、織圍巾等。
開展幫教活動
接續“人生故事”
2017年,作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的宋玲華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,是浙江省出席十九大基層代表中最年長的一位。離京返溫的第一天起,她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十九大精神宣講中,第一時間把黨的“好聲音”傳遞到基層群眾。凡是有人邀課,她都來者不拒。此后,她的課件不斷更新,還按照授課對象準備了學生版、基層版、機關版、企業版等不同版本的黨史課件,最忙碌時她一天要趕4場宣講。
“我會杭州話、上海話、金華蘭溪話、泰順羅陽話、溫州話和普通話6種語言,可以根據場合轉換。只有用觀眾聽得懂的語言講,他們才會喜歡聽。”宋玲華說道。宋玲華宣講時喜歡站著,認為這樣不僅能表示尊重,也能更好地看清臺下觀眾的表情,并且隨時走到大家身邊去互動。有一年,她剛做了手術還在恢復期,醫生叮囑她要靜養,但她還是選擇拄著雨傘站著講完了好幾場宣講。
“現在‘甌越紅課’我講了1100多場了。我的觀眾下到7歲,上到100來歲。”宋玲華說道:“我了解到有幾位來聽課的老黨員已經100來歲了,就覺得很感動。他們不忘自己是黨員,來參加組織生活。我和他們比起來算年輕了,所以更要多出幾份力。”有一次,宋玲華在宣講時,了解到有位老黨員視力不好,不能來聽課。她趕去他家當面宣講時,為他佩戴了自己參加黨的十九大的黨徽。“他摸著徽章問我黨旗是不是紅色的,我告訴他黨旗永遠是紅色的。”宋玲華有些哽咽。
雖然宋玲華獲得了很多榮譽,但在她的工作室里卻鮮少看到相應的獎狀。她說:“我捐掉了,很多榮譽其實不是我個人獲得的,是共同努力得來的,我們還是要向前看。”在未來的日子里,她愿做好永不停步的“紅色播種機”,讓紅色的火種不斷傳遞。
(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)
編輯: 馬慧瓊
本文轉自:甌海新聞網 ohnews.cn